搜索
调节肠道菌群,可缓解痛风症状,预防痛风发作发表时间:2023-05-24 13:15 痛风发不发作,尿酸盐沉积并非单一风险,肠道菌群失调也属协同因素。 今天为你聊聊调节肠道菌群为什么可以影响痛风炎症进程,缓解痛风关节疼痛症状,甚至可以预防痛风发作。 我们知道,痛风关节炎症发作的前提是体内尿酸长期高,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组织内。 但是,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痛风发作与否,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并不是**的危险因素。 这几年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认为高动物脂肪、蛋白质和高果糖饮食、吸烟、频繁饮酒等生活方式引起的肠道细菌平衡失调,是痛风炎症发作或进展的协同触发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不但可让短链脂肪酸生成减少,还能让致病原发炎症,长期的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和高果糖食物,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让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菌群失衡,也是诱发痛风发生的协同因素,其触发痛风发作的机制,一方面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生成减少,这会升高血尿酸;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致病原相关分子迷失泄漏,包括血液中增加脂多糖,从而引起痛风者不同级别不同程度的炎症。 研究发现,脂多糖是格兰仕阴性菌(包括拟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外膜的主要成分,只要微量的脂多糖就能激活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反应,导致产生大量促炎介质,引起机体炎症反应。 研究还证实,肠道菌群失衡会让大量脂多糖进入血液,随后和脂多糖结合蛋白结合,这个危险信号分子一日被巨噬细胞上的受体感受到并捕捉到,传到细胞内,会激活相应的趋化因子,炎症因子的释放,引起炎症反应。 问题是肠道菌群失衡怎么会导致远端痛风关节症状发作呢? 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和肠屏障功能障碍共同导致的肠源性脂多糖易位会引起远端器官炎症,这是肠道菌群引起预防炎症的潜在机制。 肠道菌群可以生成较多的短链脂肪酸,从而提升机体抗炎能力,预防痛风发作短链脂肪酸,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肠道代谢产物之一。 研究证实短链脂肪酸的信号传导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痛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身体有了炎症反应时,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然后循环到免疫细胞附近,和免疫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体结合,增加机体的免疫耐受并维持机体免疫状态。 而且上述的短链脂肪酸的抗炎作用已经经过大量的动物和体外细胞试验证证实。 通过用膳食纤维或乙酸盐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显著提升抗炎能力,抑制炎症因子表达。 因此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就能很好地预防机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预防痛风发作,这是人体机体内自我发生的防治痛风的机制,平常生活可不能忽视。 本文参考文献:2022年第11期《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陈宇等文章《调理肠道菌群:治疗痛风的一种新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