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Nature子刊:原来“辟谷”三天才有效发表时间:2024-03-12 16:01 2023年,一项覆盖全国1580万成年人的真实世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中超重率为34.8%,肥胖率为14.1%[1]。而“一胖毁所有”的现实也催生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减肥方法,并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我们周围的广告牌。
那么,到底哪种减肥方法最有效呢?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朗根贝格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旗下大子刊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题为“Systemic proteomeadaptions to 7-day complete caloric restriction in humans”的研究性文章。
该项研究发现12名志愿者在7天内进行禁食(只饮水)的情况下,平均体重下降了5.7公斤。同时,使用蛋白质组学对7天内志愿者的3000多种血浆蛋白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超过1000多种蛋白丰度发生变化,并有212 种蛋白质有益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和心脏病,而这些效果是在禁食3天后才开始出现。
禁食OR节食,如何选择?
禁食作为一种最为传统的减肥方法也常常被用来治疗某些疾病,比如儿童癫痫或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近年来的一些列研究也表明不同的间歇性禁食方案可以预防和治疗肥胖症以及相关的心脏代谢。
然而,长期禁食(>12小时 -48小时)和限制每餐热量的节食减肥方法哪一种效果更好一直存在争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7天禁食的实验发现间歇性禁食(≤48 小时)相比每餐热量限制更有利于减肥!
长期禁食的可持续减肥效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5名女性和7名男性志愿者(无任何已知疾病且女性体脂高于 15%,男性高于 12%),平均体重为77.5公斤。研究人员设定了严格的只允许饮水的7 天禁食方案,并在研究开始的前 2 天、研究期间的每一天以及禁食结束随意进食 3 天后对空腹血液样本进行采样后禁食蛋白质组学测序,以及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经过7天的禁食后,12名志愿者的平均体重减轻了5.7公斤,并在禁食3天结束后的随意进食中始终保持低于初始体重的水平。
经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体重的降低主要归功于:总瘦肉和脂肪量的降低。尽管皮下脂肪显著下降,但是内脏脂肪和骨量并没有显著降低。此外,降低的瘦肉量在禁食结束后的3天内即恢复正常,但是脂肪量在持续减少,表明禁食减肥效果的可持续性。
长期禁食带来的身体变化
进一步,研究人员对长期禁食所引起的身体内部变化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在禁食开始的2-3天内,身体对能量的利用便开始从利用葡萄糖转为利用脂质,研究人员观察到血浆葡萄糖浓度下降,而脂肪酸浓度增加并在3天后趋于稳定。此外,血浆酮体的含量也在持续增加以满足能量需要。并且,在长期进食期间,所有志愿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接着,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全身血浆蛋白质组学仅在禁食3天后才开始出现显著性变化并保持相对稳定,而在恢复进食三天后,仍然有66种蛋白质与禁食前的血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些蛋白质在肝脏、胰腺、脂肪组织和肠道中显著富集。
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还检测到血浆瘦素水平显著降低,并在第4天降到最低点。进一步地,研究人对 1034 个显著变化的蛋白质的变化轨迹进行了分析,这些变化反映了机体对持续禁食的动态适应性改变。
研究人员观察到蛋白质水平的下降并不会发生在禁食第2天或第3天之前,这再次说明禁食减肥的效果在第3天左右才开始出现。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比了长期禁食和短期减肥的效果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表明禁食期间血浆酮体的升高和蛋白质组学的特异性变化仅与禁食本身具有相关性,而与体重降低没有相关性。这表明,长期禁食本身而不是体重下降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变化。而这一点变化与传统的短期减肥效果不同。
长期禁食与疾病的关系
最后,研究人员评估了长期禁食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合基因组学数据,研究人员发现长期禁食所导致的蛋白质变化对于缓解儿童癫痫、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脏病都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禁食期间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和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降低可能与体重下降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相关。
总结
纵观这项研究,只能用“拍案叫绝”来形容,最为简单的思路,最为直接的实验设计,却科学地解释了中国几千年来“辟谷”的秘密,也解决了多数人心中多年的疑惑:到底长期不吃饭是好还是坏?
最后,一句话概括这篇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就是:长期禁食至少得3天才能产生效果,并且这个效果是可持续的。
但是,笔者最后还是要提一句,凡事适度才是**的,美食也不能这么轻易辜负,不是吗? |